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与防制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各养鸭省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甚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发病情况

本病各个季节均有发生,病死鸭主要以2~3周龄的雏鸭居多,死亡率差异较大,为5%-75%。

2、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精神沉郁,缩颈嗜睡,嘴拱地,腿软而不愿走路,共济失调,不食或少食;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羽毛粘连在一起或脱落,鼻孔分泌物增多;粪便稀薄呈黄绿色,腹胀。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摇头,背脖和腿伸直呈角弓反张,尾部轻轻摇摆,不久抽搐而死,病程一般为1~3天,幸存者生长缓慢。日龄较大的小鸭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程达一周左右,病鸭时有头颈歪斜,遇有惊扰时不断呜叫,颈部弯转90度左右,转圈、倒退、消瘦、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是全身浆膜及内脏器官覆盖厚薄不均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尤其是肝脏覆盖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膜,易剥离,胆囊胀满,心包膜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混浊。个别病例出现纤维素性脑膜炎,跗关节有混浊的关节液,鼻窦有豆腐渣样渗出物。

4、防制

本病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l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鸭极少发病,因而在2~3周龄应注意预防该病的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病发生时应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控制,切断传播途径,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4.1对本病的预防首先要改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注意鸭舍的通风、干燥、防止过冷或过热。南方地区春季阴雨连绵,圈舍潮湿,垫料容易发霉,因此,要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勤换垫料。

4.2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水平过低等均易发病。因而,饲料营养要全面,尤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推荐使用:加强美维素,免疫金维他,抗菌型鱼肝油),以增强雏鸭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4.3发生本病时,推荐使用:1.氟苯尼考粉:主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慢性呼吸道等各种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的特效药。本品g拌料-kg,全天药量集中一次使用。2.百痢杀青:主治顽固性大肠杆菌、鸭传染性浆膜炎、霍乱等疾病。本品g拌料-kg,全天药量集中一次使用。3.硫酸黏菌素:主治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出血性败血症、沙门氏菌等疾病。本品g拌料-kg,连用3-5天。经过治疗,发病鸭群的病情都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在治疗初期除少数病鸭继续死亡外,5天后鸭群可基本恢复正常,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养鸭户的经济损失。

4.4常发病的鸭场给雏鸭注射三联菌苗(禽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预防,12日龄时每只注射1毫升。

经过用上述防制措施后,养鸭户普遍反映取得较好的效果,个别仍发生本病的饲养场主要是以散发性流行,从而可有效降低本病对养鸭业的危害。

欢迎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wh/49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