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姐姐,一直被我们兄弟三家当女儿养
56岁的姐姐,一直被我们兄弟三家当女儿养,只为了当年的一句承诺
我是李红星,今年52岁,来自一个农村家庭,家中有兄妹4个,我最小,上面有2个哥哥、1个姐姐。
我家兄弟三个都是典型的农村孩子,他们虽未受过多少教育,但却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之路。大哥从舅舅那里学到了木匠手艺,之后我和二哥也跟着学习,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木匠。
我们兄弟三人志同道合,团结一心,凭借着自己的技艺,到了北京从事装潢行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有了一定的财富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家庭居住条件。于是,在村口平地上,我们兴建了一栋红砖大瓦的房子,有着6间带走廊的结构。这在当时的村子里算是少有的。
我们家曾经因为孩子多而被认为是贫穷的代名词。但如今,亲戚朋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一家人的努力和成就。然而,他们也开始为我家的未来担心起来,尤其是那个被称为“憨丫头”的姐姐红翠。
我家有三个孩子,大哥叫红涛,二哥叫红波,姐姐叫红翠。
在我父母年轻的时候,并没有遵循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在大哥和二哥出生后,他们欢喜地迎来了第三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女孩,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据我母亲说,姐姐出生时就像一个天使,小脸娇嫩,双眼闪闪发光,容貌精致可爱。
尽管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对于家中的这个小公主,父母视她如掌上明珠,尤其是父亲,每天工作辛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摇篮看看女儿,忙里偷闲与她嬉戏,现在可以称之为“女儿奴”。
姐姐在家中被宠爱长大,直到五岁,她已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然而,一场疾病打破了她的幸福生活,也使我们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村有一位名叫刘的赤脚医生,村里人有病痛都会找他治疗。我记得刘医生个子瘦小,但被老人们称赞他在医术上颇有造诣,尤其擅长儿科。
在姐姐五岁那年的春天,她开始感冒,流鼻涕并出现发烧症状。
尽管父母也很担心,但他们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感冒,于是带姐姐去找刘医生。刘医生也认为只是普通感冒,给姐姐做了一些治疗。
然而,那天半夜,姐姐高烧不退,甚至开始抽搐。父母慌忙抱着姐姐又去找刘医生,但刘医生不巧那天晚上出去喝酒了,不在家。
在黑暗中,父母只能依靠湿毛巾为姐姐物理降温。等到天亮,刘医生终于回来了,但看到姐姐的情况后,他脸色大变,立即让父母赶紧医院,因为刘医生认为姐姐得了脑膜炎。
由于那时交通不便,父母只能步行医院。幸运的是,县城派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他及时治疗姐姐,终于让她的生命保住了。然而,接下来的日子,父母仍然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
姐姐患上脑膜炎后虽然康复了,但从那时起,她的眼神变得呆滞,显然失去了以前的灵气,说话也变得迟钝。
更令父母担心的是,每隔一两个月,明明她看起来还好好的站着,突然就倒地口吐白沫,开始抽搐,我们家乡称之为“猪头风”。
其实这只是姐姐患上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癫痫发作。
为了治疗姐姐的病,父母每年都带她四处求医问药,但都没有效果。
每次姐姐发作癫痫的时候,虽然只持续短短几分钟,但母亲总是心疼地搂着她哭泣。
似乎“祸不单行”,可能是因为姐姐的抵抗力下降,后来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各种毛病。一到夏天,她先是全身起了痱子,等痱子好了,又长出了疖子。
姐姐原本水灵灵的脸上被疤痕摧残得满是坑坑洼洼,双眼不仅失去了光泽,还变得大小不一,看起来活脱脱的“又憨又丑的丫头”。
但姐姐是母亲的心肝宝贝,无论她变成了什么样子,父母都没有嫌弃她。
为了保护她免受其他孩子的欺凌,父母无论去哪都带着她。
在家里也是如此,有一次,二哥端来姐姐的饭,可是姐姐颤抖着不小心把饭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二哥气得骂了她一声“傻子”。
结果被父亲听见了,他当场给了二哥几巴掌,严厉地斥责道:“我跟你们说,以后谁敢叫她‘傻子’试试看!如果我们家人都看不起她,外人又怎么会尊重她呢?”
由于姐姐的智商确实有限,甚至到了适龄上学的年纪也无法送她去学校,连她的小伙伴们也不和她一起玩。
然而,姐姐并非完全愚笨。有一次,她看到其他孩子在捡柴火,便学着他们捡了一些回家。
有一天,她费尽力气抱着一捆小树枝回家,结果被一群调皮的男孩“抢劫”了。可怜的姐姐不敢上前抢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一幕被我放学看到了,我毫不犹豫地上前跟他们理论,结果还挨了一脚。
姐姐14岁那年,我们家跟其他三户人家一起养了一头老黄牛,因为觉得姐姐应该能够拉着牛绳放牛,但事实上她只能成为“放牛丫头”,因为她不会做其他田里的活。
后来有善心的人提醒我父母,尽量别让姐姐去水田或者水塘边放牛,担心如果她突然癫痫发作,没人在场的话会有危险。
因此,我们村子里的“黄泥岗”成了姐姐放牛的固定地点,完全是出于她的安全考虑。
我们三兄弟学业平平,初中毕业后便回家务农。
有句古话说:“荒年不饿死手艺人”,于是我们学了木匠手艺。慢慢地,家里的生活好转了。
尤其是盖好几间大瓦房后,大哥也到了适婚的年纪。
“有了梧桐树,就会迎来金凤凰”,不久便有人上门提亲了。
别人家都是“低头迎娶”,但我们家不是那样。我记得父亲对媒人说:“我们家有一个智力较低的女儿,不要隐瞒。如果对方嫌弃,那就算了。”
于是,后来邻村的一个叫“秀荷”的女孩成了我的大嫂。
大嫂虽然长相普通,但心地善良,脾气好。特别是对待我的姐姐,从不带半点嫌弃之意。她跟姐姐说话时,总是轻声细语,如同哄小孩一般。
我的姐姐虽然智力有些许不足,但身体发育正常。但每次月经来临时,她都不知如何换洗。
在这时,母亲和大嫂总是一同伺候。为了不让姐姐在外人面前出丑,大嫂帮母亲记下每次的日期。她这些细心的举动,赢得了街坊邻居的赞誉,纷纷称赞这样的嫂子难以找到。
姐姐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年纪,有人上门提亲。媒人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直言不讳地建议父母找个差不多的人家把姐姐嫁出去,以便让父母省心,避免将来找儿媳妇成为累赘。
然而,父亲却表示感谢媒人的好意,坚决地宣布姐姐这辈子将一直被他们当作老闺女养着,不会嫁人。
媒人听后感到沮丧,抱怨道:“真是自找苦吃!你们能养着姐姐一辈子吗?等你们离世之后,还指望儿子和儿媳们来养活她吗?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甚至大舅也劝告父母,认为应该让姐姐嫁出去,否则长痛不如短痛。
然而,父亲却打断了大舅的话,表示自己清楚姐姐的情况,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家。他说:“姐姐不是穷得叮当响,就是年纪大了,或者智商不高。怎么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呢?”
父亲突然咳嗽了起来,他激动地说:“我不可能把姐姐当成包袱,更不想她成为别人家的生育工具。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不会放手。”
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坚决拒绝了上门提亲的人,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知道劝说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姐姐像个孩子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父母身边。
在家庭中,关系错综复杂,但却充满了温暖和理解。二哥和二嫂的爱情是自由而美好的,二嫂兰香的家庭背景在她首次拜访时引起了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