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血管圆线虫病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
作者:曹兴午
[导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活畜产品农贸市场繁荣,请客吃饭已成为一种时尚或是交际的手段,吃生猛海鲜、涮生肉片、生拌牛肉、鲜拌猪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洞里钻的、无不成为宴席上的“佳肴”。生食蛇胆、活吞泥鳅、酒喝龟血、拌食蛙肉,这些“生、猛、鲜”也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与宴席的价值。但是,随之带来了寄生虫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病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提高的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疾病认识,笔者根据文献就该虫临床、生活史、形态鉴定及流行病学介绍,特别目前脑科疾病日趋显露,原因复杂,从寄生虫学角度,以医学检验学及形态学为重点,提供思路,未雨绸缪,仅供参考。
前言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useantonensis),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Eosinophiliemeniogitis)。该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残或致死[1]。
一、病例报告
例1.男,22岁,广州北郊人,农民。因剧烈头痛3天于年10月20日进院,病者于1月18日突起剧烈头痛,呈跳痛及裂开样,以枕后为甚,伴轻度发热(37.3℃),无寒战,病后曾呕吐,有思睡,余无不适。10年前曾患乙型脑炎,经治愈无后遗症。4年前曾患无黄疽型肝炎,后经多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病前一直从事农业劳动,有吃生番薯习惯,家人及邻居无类似疾患,一向居家没到他处。体检: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神志清醒,轻度嗜睡,对答正确。体温36.9oC,脉搏“次/分,血压/80毫米汞柱。耳垂及领下皮肤有可疑出血点,余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皮肤无结节。眼结膜无充血,咽微充血。心肺无异常,肝肋下1公分,脾不可扣及。四肢无异常,颈稍有抵抗,克氏征可疑阳性,神经系统其他检查未见异常。住院诊断:流脑?[1]
例2.年11月上旬,浙江医院急诊室,几乎同时接待了一些特殊病人。他们大多自诉头痛难忍,全身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几乎不能抚摸,连遇到风吹时,也感到刺痛、麻木、烧灼。有的病人还有恶心、呕吐,颈部像“落枕”一样难过,发作时大汗淋漓。经专家会诊确认此“怪病”为广州血管圆线虫病。因本地区有食螺蛳的习惯,这些患者均有曾经食入玛瑙螺因此受染。
例3.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甘绍伯研究员介绍:在临床时有发现现在北方引进南方的螺类,人们尽享清蒸螺肉,南病北移。几年前,热带病所收治了5例来自某北方省市的管圆线虫病人,皆因在当地吃了不熟的螺肉。经调查患者吃过的螺蛳叫玛瑙螺,是传播本症的主要螺种。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大陆过去极为罕见,统计在年以前才只发现3例,但是到了年以来就已猛增至近例。说明发病迅速,临床与检验医学必须对该虫有一定认识。
二、生活史
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成虫寄生于野鼠肺部血管内为终宿主,产卵于血流中。卵成熟后,第一期幼虫从卵内破壳而出,进入呼吸道,沿着气管移行至咽部,再经吞咽进入消化道,随着鼠类粪便排除体外。进一步在外界潮湿或有水环境中存活2~3周。在此期间,幼虫可寄居鱼、虾、螃蟹和蝲蛄体内,为转续宿主。幼虫被螺类或软体动物蛞蝓群蚕食或主动侵入,其体内为中间宿主,进一步发育,此时可长期在中间宿主生存和传染给人或鼠类。如图1广东管圆线虫生活史。
图1广东管圆线虫生活史。
该虫的主要传染中间宿主是褐云玛瑙螺,其体内幼虫感染率极高,云南报道螺体内有37.21%,广东螺体内有为17.2%。从一只玛瑙螺中可以检出条幼虫。可见生食玛瑙螺的感染机会有多高。食用螺蛳,尤其是福寿螺和大蜗牛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北京调查:20只螺体较大、背壳为褐色玛瑙样花纹的玛瑙螺,图1所示。在实验室检查中,有6只螺体查找到管圆线虫幼虫,带虫率为30%。
图2玛瑙螺人类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误食了含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鱼、虾或被三期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和饮水所致。另有报道幼虫可从皮肤侵入人体。
三、广州管圆线虫形态[2]
1.成虫
雌虫:线状,细长,角皮透明光滑,体表有微细环状横纹。头端略圆,尾端呈斜锥形。体腔充满血液,与白色子宫相互缠绕,非常醒目。子宫内可见单细胞的虫卵,虫卵大小约为70×30μm。雌虫大小:17~45x0.3~0.7mm。图3广东管圆线虫雌虫尾部。
图3雌虫,子宫内可见虫卵雄虫:尾端有一呈肾形的单叶的交合伞。腹肋短,中肋长,背肋末端有3个疣状突起。有一对交合刺,呈棕色。虫体大小为11~26x0.2~0.5mm。图4广东管圆线虫成虫雄性尾部。
图4雄虫尾部示交合伞虫卵:长圆形,卵壳薄透明,新鲜产出内含单细胞,大小75×42μm。
2.幼虫:
广东血管圆线虫,可区分5期,人体常感染在3期以上,而4期在脑脊液中即可以查见为此,仅介绍4期,5期接近成熟区容易于辨认。
第四期幼虫:体细长,肠腔充满折光颗粒,可区别雌雄。雌虫前端有双管子宫,阴道于虫体末端肛孔处。雄虫后端膨大,发育中生殖管位于虫体的后1/3,并可见交合刺和交合刺囊。图4~5广东管圆线虫第4期幼虫(雌、雄性)形态。
图5雌性图6雄
待续致病性与脑脊液检查治白癜风专业医院诊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