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卡菌脑膜炎病例
患者女性,22岁。因“发热伴头痛3周余”于年7月27医院感染科。
入院前情况:
患者年5月底感冒后出现头痛,伴发热,伴畏寒、寒战及夜间盗汗。期间,患者反复头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对症治疗改善不明显。
7月11日,外院改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患者头痛缓解,发热持续5天后降至正常,复查脑脊液较前好转,外周血T-SPOT.TB阴性。但7月20日再次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遂于7月23日加用抗结核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入院后情况:
首先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治疗后复查腰穿结果基本正常,外周血T-SPOT.TB仍阴性,且无发热头痛等不适,考虑“化脓性脑膜炎”控制良好。期间因发热、头疼反复,药物过敏等症状,更改治疗方案。9月26日复查腰穿,脑脊液基本正常。考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控制良好,准备出院。
9月29日细菌室回报患者脑脊液的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考虑患者病情稳定,仍予出院,并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
10月9日夜间,患者再次出现低热伴头痛。
10月12日再次入院,复查腰穿。考虑“结核性脑膜炎”病情加重,在四联抗结核方案基础上做相应调整,患者仍有低热及头痛。
10月20日复查脑脊液改善不明显,随访脑脊液,逐渐恢复正常,但仍多次分枝杆菌培养(+)。
患者诊断已经明确,已经给予了非常强有效的抗结核方案,但反复病原学检查阳性。最后,将培养到的菌株给予菌种鉴定。鉴定结果为星形奴卡菌(Nocardianova),遂将患者的诊断更正为“奴卡菌脑膜炎”。于年2月起先后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脑脊液检查逐渐恢复正常。
小结:
该患者入院初期给出的诊断是“化脓性脑膜炎”。但该患者在病程中反复送脑脊液培养,其中结核培养提示“分枝杆菌阳性”,考虑“结核性脑膜炎”。虽经积极抗结核治疗,但脑脊液分枝杆菌培养仍反复阳性,最终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检测进行菌种鉴定,才最终明确为星形奴卡菌,从而判定为奴卡菌脑膜炎。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09-02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北京白癜风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