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易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水、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等造成传播。一般预后良好,发病后两周方可入幼儿园。
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幼儿对各型病毒易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可以复发或者再感染。≤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每年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病毒特点: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的症状
患儿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重症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7)流行期间请家长配合,加强孩子的口腔,手脚心的检查,医院确诊,不能入园,隔离满2周方可入园。
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教育幼儿正确的洗手六步法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点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