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相信这10个驱蚊方法,这个夏天就等
夏天,除吃西瓜、吹空调的美好记忆,还有不能不提的“人蚊大战”。特别盛夏时节,蚊子出没,扰人又吸血。
上流传很多驱蚊偏方,用驱蚊草驱蚊、维生素B1驱蚊、吃碱性蔬菜驱蚊……这些真的靠谱吗?《生命时报》为此采访专家,为你盘点关于防蚊的种种流言,并逐一粉碎。
受访专家:
南方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教授赖梅生
流言1一滴香油能驱蚊最近,朋友圈不断有人分享“防蚊妙招”:“一滴香油(芝麻油,简称“麻油”)滴在手上,两只手抹一下,拍打在宝宝手和脚上。最后手上没油了,但还有香油的味道,再轻拍一下宝宝的脸。爬山下来,蚊子都躲得远远的”。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根据证实香油能驱蚊。油性的东西都会产生油膜,相当于皮肤上产生了一层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时间1长,油腻感消失了,保护膜就会消失。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驱蚊,而油膜驱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况,油性液体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偿失。
流言2喷驱蚊花露水等于喷农药有传言说,“驱蚊花露水中含农药避蚊胺成份,喷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喷农药”。
避蚊胺(DEET)确切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农药,用于驱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不科学。只要严格依照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
美国儿科医师协会认为,两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而超市里卖的绝大多数驱蚊花露水中避蚊胺的含量都低于30%。另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柠檬桉叶油、伊默宁(也叫驱蚊酯)、氯菊酯等都是较为安全的驱蚊化学品。
需要提示的是,驱蚊液只可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上,不能直接喷到脸上,不能接触伤口、眼和嘴,耳朵部位也要少用。给儿童使用时,应喷在大人手上,再涂抹到孩子身上。
流言3蚊子偏爱某种血型关于甚么血型更招蚊子,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O型,还有人认为是B型。
其实,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
蚊子寻觅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而且是二氧化碳的气流。通过辨别气流方向,蚊子才能锁定目标。所以,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时要注意防蚊。
流言4驱蚊草可有效驱蚊“在家里摆上一棵驱蚊草,不但能让蚊子近不了身,还能美化家居环境。”卖家常常如此宣扬。听起来“两全其美”,但实际效果真的能这样吗?
目前,市面出售的驱蚊草主要是一种学名叫做香叶天竺葵的植物。有科研人员检测了驱蚊草等驱蚊植物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区域内的蚊虫对其无动于中。
事实上,这类植物中的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物资有一定的趋避昆虫作用,但仅靠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驱蚊远远不够。这些物资只有在遭到啃食等物理损伤时才会大量释放。
流言5维生素B1泡水擦身能防蚊有友称,用维生素B1溶水擦身可以防蚊,由于维生素B1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可使蚊虫敬而远之,到达驱蚊防虫效果。
早在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就发现,维生素B1对蚊子落在皮肤表面的次数不会有甚么影响。也就是说,维生素B1没有驱蚊效果。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出:目前还没有充分数据表明维生素B1可以有效驱蚊。另外,维生素B1在水中其实不稳定,遇热、光易分解,溶解在水里喷洒的做法本身就不可靠。
流言6养田鸡、猪笼草可诱捕蚊虫有说法称,田鸡是蚊子的天敌,而猪笼草会在笼口处散发芳香以吸引蚊虫,蚊虫一旦落入笼底,就会被笼中液体淹溺而死,并渐渐被猪笼草“消化吸收”。
事实上,田鸡(或蝌蚪)其实不以蚊子(或其幼虫孑孓)为主要食品,而且在家中放置水缸反而会为蚊子提供产卵场所。
而猪笼草的主食是蚂蚁等喜糖的虫类,对蚊子的捕获效力太低。家庭种植猪笼草,最多能诱捕到一些以植物汁液为食的雄蚊,对吸血的雌蚊是无效的。
还有人说,“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啤酒或糖水黏住致死”,这类做法就算能抓到蚊子,也只是雄蚊。
流言7驱蚊软件能有效赶走蚊子据称,雄蚊子会不断发出求偶声波,但已受孕的雌蚊由于不想重复受孕,便会极力躲避雄蚊。驱蚊软件是利用这个原理,摹拟雄蚊飞行时震动翅膀所发出的声音到达驱蚊效果。
但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种类的雌蚊都会谢绝屡次交配。另一方面,不同品种的蚊子,翅膀震动频率和声波频率范围有差异,所以软件摹拟的声音很难对所有蚊子都有效。
另外,市面上的超声波驱虫产品也多半不靠谱。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署曾审查发现,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类产品对蚊虫有驱避效果。
流言8被叮后抹大蒜汁有助止痒有说法称,被蚊子咬了抹大蒜汁不但能止痒,还有助杀菌。
被蚊子叮后感到痒,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面对侵入人体的异种蛋白释放出大量组胺,来履行防御任务。皮肤痒痛和大包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大蒜中没有能阻挠组胺释放的成份,其中的大蒜素会产生辛辣刺激感,能转移对瘙痒的注意,但并不是真正止痒。
流言9吃碱性蔬菜蚊不叮有传言说,改吃碱性蔬菜,让体质和血液变微碱性,蚊子不爱叮。
事实上,所谓的碱性蔬菜和碱性食品并不能改变身体和血液的酸碱度。其实,只要血液的酸碱度出现微小变化,就会致使新陈代谢失调与紊乱,严重的乃至危及生命。所以,这条传言从本源上就是错的。
另外,所谓的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吃下后蚊子会阔别你,也不靠谱。
流言10蚊子拍死在皮肤上致感染有说法称,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发真菌感染,乃至会致使死亡,1名美国妇女就因此死亡。因此当发现蚊子在吸血时,最好轻轻将蚊子弹走。1
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确切报导过一个案例,有一名57岁的妇女因真菌感染致使大面积脑梗而死亡。通过病理检查,研究人员确认她是感染了一种真菌,感染的缘由可能是打死的蚊子残骸。
但这类真菌只有在免疫力非常非常低的人身上才会致病,对健康人群,这样的感染概率是很小很小的。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罕见病例,大家无需因此恐惧拍死蚊子。由于蚊子叮咬还可能造成疟疾、登革热、丝虫病、脑炎、黄热病等其实不罕见的疾病。所以,发现蚊子,消灭它是第一要务。
寨卡来了,驱蚊更重要6月2日,北京市卫计委通报,北京发现第3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其主要通过伊蚊(又叫花斑蚊)叮咬传播。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认为,预防寨卡病毒感染,最重要的在于及时做好防备。
首先,提早注射疫苗。对近期有出行打算的人来讲,应事前了解,当地是不是有寨卡等流行性疾病,这类疾病是不是有相应疫苗。如果有疫苗,可提早两周左右,注射疫苗防护。
如果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斟酌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必须及时就诊。
其次,利用传统的防蚊方法做好防蚊工作。
第一,纱窗、蚊帐要装好。不管驱蚊水还是熏醋,都不如物理防蚊最安全、可靠;
第二,出门穿浅色衣服。研究表明,伊蚊最喜欢停在深色衣服上。这是由于,蚊子一般栖息在黑暗的环境中,深色衣服正好符合其视觉习惯。另外,深色衣服吸热,夏天会让人的体温升高,也容易招蚊子。过敏体质的人和儿童最好穿袜子、长袖衣裤,并阔别草丛、花坛、水池等蚊虫聚集地;
第三,运动或出汗后及时洗澡,少用香水、润肤露等化妆品,由于蚊子喜欢体温较高、容易出汗的人;第四,家中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易积水处,及时清算,有盖子的盖上,能换水的勤换水。
最后,被蚊虫叮咬后,可以用碱性皂液清洗。通过中和蚊虫释放的酸性物资而避免患处肿胀起包。如果已起包,可以采取延续凉敷的方法消肿止痒,比如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叮咬部位,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生命时报张杰、谭卓曌)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什么时间好哈尔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