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爱儿专题一到春天就哮喘,孩子到底
为了了解哮喘的病因和防治,医院具有多年儿科临床经验的梁晓明主任为广大家长科普春季哮喘高发期家长如何为宝宝做好预防和护理。
NO.1
哮喘的原因和症状在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春季,孩子发生哮喘也和他容易过敏体质有关系,比如接触到一些容易过敏的东西、一些气味、冷空气等。还有一些孩子在剧烈活动哭闹之后发生,大部分孩子是在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咳嗽等之后出现哮喘。哮喘最主要的表现是呼吸喘憋,孩子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常有喷嚏、流鼻水、鼻痒(过敏性鼻炎)、喉痒、咳嗽(过敏性咳嗽)等症状。也有刺激性咳嗽及白色泡沫痰这些表现,一般不会出现发烧症状。NO.2
如何区分孩子是哮喘还是单纯咳嗽?
如果宝宝只是单纯的咳嗽,并没有出现喘息症状的时候,我们是不能确定是不是哮喘。所以说支气管哮喘宝宝是需要出现喘息、呼吸困难,还有肺部喘息的声音才能够确定。NO.3
宝宝哮喘发作时,爸爸妈妈该怎么处理?
宝宝哮喘发作,爸爸妈妈首先要保持孩子气道通畅,尽量避免呼吸困难加重导致孩子缺氧,然后给孩子保持一个气道通畅的体位,根据孩子的症状轻重程度,如果说孩子症状比较轻微,我们可以在家里面先把孩子平常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备用的药物先用上。如果说孩子症状比较重,呼吸困难明显,我们在加重用药的基础上需医院,到医院进一步处理,避免因为呼吸困难导致缺氧等进一步的损伤。NO.4
宝宝哮喘如何治疗?
梁晓明主任:“到目前为止,哮喘仍然被认为是跟过敏相关的一类疾病,它显著的特点是气道的反应性增高,所以说哮喘的治疗跟普通呼吸道感染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合并感染的前提下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但是我们更强调扩张支气管的治疗,另外的话可以给宝宝做雾化的一些治疗。如果孩子症状并不是特别重的话,雾化吸入药物对孩子能很快达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孩子喘憋非常明显,症状非常重,静脉用药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NO.5
哮喘能根治吗?
梁晓明主任:“哮喘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慢性疾病,根治起来并不特别容易,但是如果进行仔细的护理,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也能够让这个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达到根治的目的”。
目前医院可进行过敏原检测,首先我们需要查找或者明确孩子对什么东西过敏,尽量避免跟过敏源接触。另外我们有一些药物可以长期使用,比如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降低气道反应性增高的药物,我们可以给孩子睡前口服孟鲁司特钠这个药物,还有给孩子做药物的吸入治疗,坚持一段时间。
NO.6
家有哮喘宝宝,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如果家里头有哮喘的孩子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环境的卫生的情况,有的孩子对尘螨或则家里其他物品过敏,那我们要及时把这些东西去除,避免孩子跟过敏源接触。
家里要备用一些扩张支气管的药物,孩子一旦有哮喘发作的时候我们给他选择一个合理的治疗,在家中的时候,医院之前,首先能给孩子用上一些有效的药物,及时控制孩子喘憋的症状,避免由于哮喘发作引起气道梗阻,或者呼吸困难导致孩子的缺氧低氧血症以及脏器的其它损伤。
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在户外的时候,尽量让避免去接触野草、野花等这些特殊的植物,因为有的孩子是对特殊的花粉过敏,家里面也不要养这种能够产生这种花粉的植物。
雾霾天气的时候,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的话一定要给孩子戴上口罩,家里面尽量打开空气净化器。
NO.7
哮喘的宝宝可以运动吗?
梁晓明主任:“日常应该进行每日1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量,但是哮喘儿童在季节转换时期应避免户外活动。比如有氧运动、短距离慢跑、对抗不激烈的球类运动等都可以改善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提高最大摄氧量和通气阈值,改善肺功能和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
NO.8
运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运动时应准备好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2、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热身运动可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逐步适应,可以减少不良刺激诱使哮喘发作的机会。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不应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3、运动时应多次小量饮用温热的水。4、运动后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5、运动后应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6、在冬天及花粉季节和空气污染严重时,最好在室内运动。7、感冒或身体不适的时候,注意休息和适当限制运功。此外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要根据每个患儿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避免长时间或者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博海心语
儿童哮喘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慢性持续气道炎症的复杂疾病,只要通过及时正确诊断,进行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管理,哮喘可以控制。对于哮喘儿童,要尽量避免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少接触花粉,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少吃冷饮甜食。要规范用药,医院随访。
专家介绍梁晓明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锦州医科大学毕业。辽宁省儿科医学会委员,曾进修于中国医院,医院儿科工作近30年,对于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儿科急重症有着丰富的诊疗技能。诊疗方向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叶性肺炎、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各种心律失常等;免疫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行性紫癜、川崎病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小儿腹泻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等;肾脏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