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暴雨,猪场这些常见病只需做好这一
每天更新最新资讯!!!
夏季高温暴雨天气较多,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可造成猪舍、水源、环境严重污染,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被洪水冲刷出来,成为传染源,极易引起猪群发病。气温骤变,环境突变,猪的抗病能力就比较差,使猪群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也越来越频繁,那么夏季高温暴雨养猪场要特别注意环境及一些常见猪病的防治。
一、夏季高温暴雨养猪场常见猪病:
暴雨后,湿度大,猪皮肤上会长出一些痘痘或者斑块,有痒的,有连成片的,有溃烂的也有猪发高烧不吃的等症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具体辨别方法与治疗方法参考小编之前的一篇文章养猪技术——夏季常见猪身上长疙瘩,学会辨别再不用急。
二、暴雨过后,湿度非常大,温度高,对于猪场的饲料,如果储藏不好,就会发霉变质,贮存饲料的库房一定不要潮湿,堆放的饲料要离地面高些。建议: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如果饲料霉变严重不建议喂猪了,避免猪霉菌中毒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降暴雨时,温差较大,猪易出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的症状:建议:全群每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或者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克+卡巴匹林钙克+口服葡萄糖粉克+清火,连用5~7天。个体治疗:林可霉素注射液(0.1毫升/公斤)+板蓝根注射(0.1毫升/公斤),一天一次,连用3天。
四、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4.1、疫病类型
急性败血症型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突然发病,往往还未见任何症状就死亡,体温升至41℃~42℃,在数小时至1天内死亡。精神委顿,腹下有紫红色斑。
脑膜炎型多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发病初期,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共济失调,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颈部僵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死亡。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病程1~2天。
关节炎型多发生于小猪,关节肿大,跛行,卧地不起。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热,呼吸促迫,心跳增速,粪便干燥,有的呈算盘子状,粪便表面常有粘液。后由一肢变为两肢疼痛。病猪耳部、胸部、腹部出现紫斑。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病猪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病程为3~5个星期,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分中央变软,皮肤坏死,破溃流脓,并逐渐痊愈。该病需通过实验室检验出猪链球菌方可确诊。
药物治疗对发病猪治疗首选药物是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呋,肌肉注射,每天3次,连用2天;5%葡萄糖溶液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对出现跛行症状猪,可配合使用镇痛药物治疗;对出现高热猪,应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对淋巴结脓肿猪,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出脓汁,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上碘酊,配合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短期内避免用水冲洗,以防感染。
五、夏季高温暴雨养猪注意环境:
夏季高温暴雨的气候,造成猪场湿度极大,易造成细菌滋生,病毒传播机率增加,传染途径增多,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猪病流行创造了条件,怎样减少猪舍湿度大造成的不良影响。
1、在对潮湿敏感的猪舍(如产房、保育前阶段),应控制用水,特别是尽可能减少地面积水,保持地面干燥最重要。
2、只有通风才可以把舍内水汽排出,通风是最好的办法;但如何通风,则根据不同猪舍的条件采取相应措施,猪病通执业兽医师为您介绍几种通风方法供大家学习:
(1)加开地窗:相对于上面窗户通风,地窗效果更明显,因为通过地窗的风直接吹到地面,更容易使水分蒸发。
(2)使用风扇:风扇可使空气流动加强;这一办法在空舍使用时效果非常好,我们曾在保育舍无法干燥时,使用大风扇昼夜吹风,很快使保育舍变干燥。
(3)抬高产床:使仔猪远离潮湿的地面,潮湿的影响会小很多。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4)增大窗户面积:使舍内与舍外通风量增加,而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
3、地面铺撒生石灰,猪舍内地面铺撒生石灰,可利用生石灰的吸湿特性,使舍内局部空气变干燥;另外,生石灰还有消毒功能。有人提出生石灰吸湿时会散放热量,会使舍内温度升高。这不必考虑,因为生石灰吸湿时散发的热量很少,对舍内温度影响不大,同时相对于高湿的危害,即使舍温略有升高也还是利大于弊。
4、在地面铺东西。给出生几天的小猪铺干燥的布或麻袋,这样使小猪避免在潮湿的铺板上躺卧,对预防小猪腹泻也有一定的效果。
长按,识别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名医明院专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