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生物真菌知识百问课堂第30期
摘要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念珠菌和曲霉菌在往期的学习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认识,那今天我们就来继续了解一下隐球菌及隐球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60、新型隐球菌——小心你的大脑
新型隐球菌的无性繁殖体均为无菌丝的单芽孢酵母样菌,在体外为无荚膜或仅有小荚膜,进入人体内后很快形成厚荚膜,有荚膜的隐球菌菌体直径明显增加,致病力明显增强。
新型隐球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是真菌性脑膜炎中最多见的菌种。30%-50%的患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死亡率达25%。隐球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脏器,最常见的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其次为肺部和皮肤。目前,在免疫抑制患者中,隐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约为5%~10%,在AIDS患者中,隐球菌的感染率可以高达30%;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隐球菌的感染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左右。
近几年来,隐球菌发病率随艾滋病患者人数增加而上升。另外,亦常见于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何杰金病、多发性骨髓瘤及大量激素治疗的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