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皮肤真菌病治疗各种药物的处方要旨对比
患有皮肤真菌病的犬猫常常表现为剧痒,其外观多种多样,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脱屑、脱毛和结痂。毛发变脆、毛干易断、毛根易脱。严重的表现为大面积脱毛,皮肤上可见到红疹,脱毛区覆盖着油性结痂,刮去痂皮裸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
治疗:外用抗真菌药
20世纪70~80年代研制出的联苯苄唑、酮康唑霜剂透皮性强,有一定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的丙烯胺类药物,其1%霜剂或溶液剂,对皮肤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疗效较前几种药物好。但应注意,单用外用药不易治愈,必须口服抗菌药物治疗。
内用抗真菌药物
1、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有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较大。其中,两性霉素B在化疗后的抗真菌中效果较好,但是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
2、灰黄霉素
此药的超微粒吸收良好,对皮肤真菌的效果较好。长期内服会损伤肝脏。使用时可按每千克体重每天30~40mg,拌料,连用4周以上,妊娠动物忌用。
处方要旨
●抗真菌的抗生素,主要用于癣菌病和其他皮肤真菌感染;对其他真菌无效。
●禁忌症:妊娠、对本品过敏或肝细胞衰竭。
●慎用:小猫可能对该药过敏,猫免疫缺陷病毒病。
●不良反应: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贫血、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细胞减少、沉郁、共济失调、肝毒性或皮炎/光敏反应。
●对猫有致畸作用。
●治疗后,只有新长出的毛发和指甲可抵抗真菌的作用。
3、酮康唑
广谱抗真菌药,由于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故不能长期服用。使用时,可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mg,分3次口服,连用2~8周,服药期间忌喂牛奶与碱性食物,偶有过敏反应。酮康唑口服后吸收良好,但是犬在服用酮康唑片后的生物利用度范围差异较大。食欲减退/呕吐的猫或犬在治疗期间与食物同服可能更为适宜。酮康唑主要在肝脏中广泛代谢为几种无活性的产物。禁用于对本品过敏者。有肝病或血小板减少症者慎用。酮康唑对大鼠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也有报道显示犬治疗后发生胎儿木乃伊化和死胎。由于酮康唑通常用于潜在的致命感染,所以它不是绝对地禁用于妊娠动物。使用时应权衡其潜在危险和治疗价值。酮康唑从乳中排泄,哺乳幼仔时慎用。用酮康唑治疗时,胃肠道反应如厌食症、呕吐和/或腹泻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猫则更为普遍。分次给药和/或随食物服用可能会减少厌食症。
4、氟康唑
三唑类药物,既可以口服又可静脉给药,抗菌谱广。主要抑制真菌的羊毛固醇C14去甲基反应,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可抑制浅部真菌病,并且肝毒性相对小。
5、伊曲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在兽医临床用于全身性浅表真菌病。
处方要旨
●合成的口服三唑类抗真菌药,用于全身性浅表真菌病,包括曲霉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
●不可复合给药;大的伊曲康哇颗粒粉末不能吸收。
●禁忌症(权衡利弊):对本品或吡咯类抗真菌剂过敏、肝损伤、无胃酸(或胃酸过少)的患畜慎用。
●不良反应:
犬:常见厌食,但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肝毒性。较高给药频率有时导致皮肤溃疡/脉管炎和前后肢水肿。极少数发生严重的红斑或毒性皮肤坏死。
猫:与剂量相关;胃肠道反应(厌食、体重减轻、呕吐)、肝毒性(增高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黄疸)和精神沉郁。
●比酮康唑更有效,但价格昂贵;可能需要长期治疗。
●较高剂量对实验动物具有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5~20倍标示剂量)。
6、特比萘酚
第二代丙烯胺类的抗真菌药物,其突出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杀菌和抑菌的双重作用。肝脏、肾脏疾病患者慎用,妊娠期的使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可能引起肠道反应,包括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到目前为止药物显示耐受性良好。
7、β-葡聚糖合酶抑制剂
主要通过抑制β-葡聚糖合酶,阻滞组成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合酶的合成而起作用。因为哺乳动物没有细胞壁,因此这类药物不会造成哺乳动物细胞的损伤。这类药物中的一些已经完成了第三期临床验证。
8、利夫沙西
第四代丙烯胺类杀真菌药,是为新型的真正的杀真菌药物,年在欧洲上市。抗菌活性强,疗效好,作用时间长,用药次数少,一天一次,一次只用喷一下,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对皮肤癣菌活性最强,其抗菌活性为第三代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的8倍。适用于皮肤真菌感染的局部治疗,对毛发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的絮状表皮癣菌特别有效。局部用药不易透皮吸收,有利于局部发挥抗真菌作用。连续给药七天后同样未检测到利夫沙西。
常规剂量不参与血液循环,机体不吸收,对机体无刺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