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症状及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能引起多种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临床表现特点为精神沉郁,嗜睡,眼鼻有大量分泌物,绿色下痢等症状,病理变化主要是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防制该病主要是建立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施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措施,发生该病时采用中西结合理论,全群给药,以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学

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不能运动,有夹膜,经涂片染色,可观察到菌体呈椭圆形,单个存在,部分双排列或呈长丝样。该菌在血液琼脂和胰蛋白大豆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37℃条件下培养较好,在培养基中添加牛血清或酵母提取物有助于细菌的生长。

2临床症状

(1)最急性:最急性型病例出现于鸭群刚开始发病时,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2)急性型:急性型病例多见于2~4周龄的雏鸭:病程为1~3天,临床表现为嗜眠、缩颈或头触地、腿软弱、不愿走动或步态蹒跚、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眼有浆性或黏液分泌物,眼周羽毛粘连或脱落,鼻流浆性或黏性鼻液。

(3)慢性型:亚急性或慢性型病例多见于4~7周龄雏鸭,病程可达1周或以上。病鸭除表现上述症状外出现头颈歪斜,转圈或倒退,病鸭跛行。沉郁困倦,少食或不食,伏卧不愿走动,站立呈犬坐姿势,共济失调。

3病理变化

病变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为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心脏出现绒毛心,气囊壁混浊变厚,肝肿大质脆,呈土黄色,表面被覆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纤维素性膜,厚薄不均、易于剥离,小肠黏膜充血出血等病变。

4防制措施

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传播途径多,发病因素复杂,因此广大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必须做到管理到位,做好防疫消毒,及时给鸭雏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接种鸭瘟、禽霍乱、浆膜炎和大肠杆菌二联苗等疫苗,同时要定期做好药物预防。只有做好这些综合预防措施,才能保证鸭只健康成长,从而达到预期的饲养效益。

专治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如大密度老养殖场营养缺乏、受寒或雨淋

辣蓼、白术、青蒿、苦木、白头翁、益母草、鱼腥草、杜仲

疾病前期可单独使用

疾病中后期,如下使用

-防止继发感染:

1、浆膜炎+(阿莫西林)使用;

2、浆膜炎带有咳嗽+(强力霉素)使用;

3、严重浆膜炎+(硫酸新霉素)使用;

4、大肠杆菌病+(氟苯尼考)使用;

5、浆膜炎带有大肠杆菌病+(氟苯尼考和强力霉素)使用;

-用于预防浆膜炎大肠杆菌病

长期使用:1吨料加本品1Kg

能耐°C不变质,可直接加入饲料制粒,无抗生素残留。

预防:1吨料添加本品2KG,疾病期可加量,用至康复,疫苗期可以使用,种禽可以使用,可配合抗生素使用,蛋禽使用不会减蛋。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wh/111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