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手足口病外用中药

海燕提醒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近期多发

推荐一本书,是我们变态反应学习班上专家写的。上面有很多外用偏方,大家可以了解下。

手足口病外用药(《皮肤病中医方剂制剂手册》第27-28页)

手足口皮疹明显者,用消炎止痒洗剂外洗皮疹处

荆芥,苦参,紫草,白鲜皮,金银花各30克,水煎洗,然后搽三黄洗剂,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共研细末,每10-15克药粉加蒸馏水毫升,医用液酚1毫升,棉签蘸药,涂擦患处。

外用方:生地,苦参,黄柏,板蓝根,马齿苋各30克。水煎,待温洗手足皮疹处,一日2次。

手足口之含漱剂

淡竹叶,紫草15克,甘草5克,水煎,用于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疼痛者,每日漱口数次,然后将青黛散或喉风散吹患处。

小贴士:手足口病发病原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wh/10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