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

病情严重者的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发生皮肤大片坏死

(三)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二)传染途径 病原菌借飞沫直接由空气传播因病原菌在体外的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无论散发或流行,发病率均随着冬季来临而增加,一般从11月份开始上升,至2~4月份为高峰,5月起呼吸病毒感染,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日常用品间接传播机会较少

2.败血症期 患者突然高热、畏寒、寒战,伴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性症状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或关节炎70%的病人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及粘膜,大小约1~2mm至1cm约10%病人的唇周等处可见单纯疱疹,多发生于病后二日左右少数病人有脾肿大多数病人于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

【预防】

1.暴发型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但成人病例亦非罕见以高热、头痛、呕吐开始,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极度萎靡,可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常于12小时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伴皮下坏死循环衰竭是本型的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及指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脉压缩小,不少病人血压可降至零,尿量减少或无尿脑膜刺激征大都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仅细胞数轻度增加血及瘀点培养多为阳性,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dic存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在1万/mm3以下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一)普通型 占全部病人的90%左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及脑膜炎期三个阶段但临床各分期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3.脑膜炎期 病人高热及毒血症持续,全身仍有瘀点、瘀斑,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因颅内压增高而病人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常有皮肤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1~2日后病人进入谵妄昏迷状态,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

(一)传染源 人为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带菌者或病人的鼻咽部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人群带菌率如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非流行期的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流行期间则a群所占百分比较高病后带菌者约有10%~20%,其排菌时间可达数周至2年带菌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慢性带菌者,所带多为耐药菌株,常存在于带菌者鼻咽部深层淋巴组织内带菌者对周围人群的危险性大于病人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婴儿发作多不典型,除高热、拒食、烦躁及啼哭不安外,惊厥、腹泻及咳嗽较成人为多见,而脑膜刺激征可能缺如,前囟未闭者大多突出,对诊断极有帮助,但有时因频繁呕吐,失水反可出现前囟下陷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健康小儿吸入带菌的尘埃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时的表现与一般的感冒不易区别有的小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了,如不能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可侵及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剌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如烦躁不安或嗜睡、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婴儿则表现为拒乳、两眼凝视、高声尖叫、前囟饱满和脑膜剌激征暴发型流脑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严重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神志昏迷如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

普通型病儿若早期采用适当治疗可彻底治愈婴儿时期症状常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如延误治疗,即使存活,也易发生后遗症流行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或积脓后遗症有耳聋、失明、肢体瘫痪、智能及精神改变、脑积水等 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性措施,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行季节(2-4月)和地区,要警惕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生,千万不能只当感冒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密切接触者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皮肤有出血点,应按本病治疗在流行地区,应对接触者进行药物预防,可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日每公斤体重50毫克,分2次口服目前在部分地区采用的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本病流行或散发于世界各国,平均年发病率为2.5/10万,以非洲中部流行地带为最高

(二)暴发型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死亡

【流行病学】

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有三种临床表现,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潜伏期1~7日,一般为2~3日

2.暴发型脑膜脑炎 此型亦多见于儿童脑实质损害的临床症状明显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推体束征常阳性,两侧反射不等,血压持续升高,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部分病人发展为脑疝,天幕裂孔疝为颞叶的钩回或海马回疝入天幕裂口所致,能压迫间脑及动眼神经,致使同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或外展,对侧肢体轻瘫,继而出现呼吸衰竭枕骨大孔疝时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此时病人昏迷加深,瞳孔明显缩小或散大,或忽大忽小,瞳孔边缘亦不整齐,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强直,上肢多内旋,下肢呈伸展性强直,呼吸不规则,或快、慢、深、浅不等,或呼吸暂停,或为抽泣样、点头样呼吸,成为潮式呼吸,常提示呼吸突将停止呼吸衰竭出现前病人可有下列预兆:①面色苍白、呕吐频繁、头痛剧烈、烦躁不安;②突然发生昏迷、惊厥不止、肌张力持续升高;③瞳孔大小不等、明显缩小或扩大、边缘不整齐、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球固定;④呼吸节律改变;⑤血压上升

(三)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不多见,成年患者较多病程常迁延数月之久患者常有间歇性畏冷、寒战、发热发作,每次历时12小时后即缓解,相隔1~4天后再次发作发作时可出现瘀斑、斑疹、膝腕关节疼痛等诊断主要依据发热期的血培养,常需多次检查才获阳性辨点涂片阳性率不高病程中有时可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而使病情急剧恶化

3.混合型 兼有上述二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本病最严重的一型

(四)菌苗预防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1.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日,大多数病人无症状,部分病人有咽喉疼痛,鼻咽部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鼻咽拭子培养可发现病原菌,一般情况下很难确诊

【临床表现】

(三)人群易感性 本病在新生儿少见,2~3个月以后的婴儿即有发病者,6个月~2岁婴儿的发病率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新生儿出生时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发病,在6~24个月时抗体水平下降至最低点,以后又逐渐增高,至20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人群的易感性与抗体水平密切相关各地区由于各年龄组的免疫力不同,而有发病率的差异大城市发病分散,以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中小城市则以2~4岁或5~9岁的最高;在偏僻山区,一旦有传染源介入,常导致暴发流行,15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平均每隔10年左右有一次流行高峰,这是由于相隔一定时间后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积累增加之故近年来在流行病学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菌群的变迁和耐磺胺药菌株的增加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hl/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