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了,我该怎么办

  我从事护理行业将近20年,时常会碰到小孩子的父母带着自己发烧的宝宝急冲冲地跑到护士站,满头大汗地问我:“我家宝宝发烧了,我该怎么办?要不要吃药?为什么一直退不下来?我宝宝会不会脑子烧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家长遇到最多和最棘手的问题应该就是“自己家的宝宝发烧了”。发热作为儿童的常见症状,既是自身免疫机制的一种应激反应,也是某些疾病的先兆表现,缺乏相关的知识及管理小儿发热的知识,常常会导致父母焦虑、不恰当的药物使用、过度地医疗资源的利用,同时也会对宝宝的机体造成损伤。

  为了让更多的爸爸妈妈了解发热的原因,正确地应对小儿发热的问题,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宝宝,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小儿发热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居家照护。

一、发热的定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是指体温(通常采用肛门测温法)升高超出肛门测温≥38℃,称为发热(俗称发烧)。

二、发热的原因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发热是由于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侵袭机体致使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中耳炎、肺炎、肠炎、脑膜炎等。

  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无菌坏死物质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组织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致使的手术后吸收热、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甲亢、中暑、接种疫苗、颅脑外伤后的中枢性发热。

三、发热的程度和测量工具的选择

1、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兆症状,发作严重者可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有时咳嗽为惟一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有些症状轻重可自行缓解,但大部分需积极处理。

2、发作时出现两肺散在、弥漫分布的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有时吸气、呼气相均有干啰音。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呼吸音低下,哮鸣音消失,临床上称为“静止肺”,预示着病情危重,随时会出现呼吸骤停。

3、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兆症状,发作严重者可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有时咳嗽为惟一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有些症状轻重可自行缓解,但大部分需积极处理。

4、发作时出现两肺散在、弥漫分布的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有时吸气、呼气相均有干啰音。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呼吸音低下,哮鸣音消失,临床上称为“静止肺”,预示着病情危重,随时会出现呼吸骤停。

  根据发热的程度分为低热(体温38℃)、中等度发热(38-39℃之间)、高热(39-41℃之间)和超高热(体温41℃)。

  发热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两种。水银体温计由于其易碎,难操作,水银对人体的健康以及环境有危害,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电子体温计随着其精准,方便,无污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目前电子体温计是首选的体温测量工具。

四、体温的正确测量

1、使用水银表测量口温时,应先将水银甩至35度以下,口表测量端置于舌下,3分钟后取出读数。

2、使用水银表测量腋温时,应先将水银甩至35度以下,擦干腋窝汗液,腋表测量端置于腋窝深处夹紧,5分钟后取出读数。

3、使用水银表测量肛温时,应先将水银甩至35度以下,润滑肛表测量端,轻轻旋转插入肛门3-4cm,3分钟后取出读数。

4、使用电子体温计应先按ON/OFF按钮接通电源,体温计测量端放于测量位置(口腔测量2分钟或腋下测量3分钟),体温计发声三次表示测量完可取出读数。注意点同水银体温表测量法。

5、使用耳温仪应先套上保护套,按下电源,启动液晶显示屏、拉直耳道(<1岁者耳廓向后拉,≥1岁者耳廓向后上方拉),测量头轻轻插入耳道与之吻合,按下按钮,听到提示音后放开并取出读数。

五、发热的居家照护

1、观察体温的变化。

2、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3、居室清洁、安静,室温要适宜,夏季要注意通风,应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5度左右。

4、衣被不可过厚。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利散热。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要勤擦浴,勤换衣服。必要时可给予温水擦身/沐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5、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夏季可喝些绿豆汤(加少量糖),既清凉解暑又有利于补充水分。

6、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

7、发热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口服糖盐水。

8、宝宝发热分三阶段:全身发抖、手脚冰冷为发冷期,此期应注意保暖;手脚发热、脸色红润为发热期,此期应及时散热;流汗、血管扩张为退热期,此期应大量补水。

  儿童发热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病,针对家长惧怕发热可能造成孩子抽搐、脑损伤等严重后果造成的一味求医、不做应急处理的盲目举措,我相信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讨,大家已经能很好地应对及管理自己宝宝发热的问题啦!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鍖婚櫌
鍖椾含甯備腑绉戝尰闄㈠ソ涓嶅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hl/61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