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挽救生命从手卫生开始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是什么鬼?一谈到伊丽莎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竟然还有奇葩的病原菌叫“伊丽莎白金菌”。这是何方“妖孽”,为啥冠名“伊丽莎白”?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给我们什么启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与手卫生有啥关系?

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蜡笔小新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一、难治性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重视非典型病原体的可能

新生儿化脑的病原菌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差异,美国及欧洲以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最为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我国各地报道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两种致病菌。

显微镜下的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

近年来,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所致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近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伊丽莎白金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诊治困难。尽管“伊丽莎白金菌”并非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但笔者经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如伊丽莎白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化脑报道呈现增多趋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道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引发的脑膜炎以来,美国、应该、意大利、南非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由该菌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和菌血症,医院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早产儿及免疫低下的患儿,感染后死亡率高。我国药监网数据显示,我国-年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临床分离率已在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列第五位,具有多重耐药及临床病死率高等特点!

二、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命名变迁

读史而知兴替,了解病原体的发现历程有助于更加全面把握其临床特点,下面一起盘点一下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发现及命名变迁:

年,美国微生物学家ElizabethO.King首次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

年,美国微生物学家ElizabethO.King对美国亚特兰大CDC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与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存在相关性的未分类细菌,并将归类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Meningosepticum)”;

年,重新被归类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并命名为“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meningosepticum)”;

年,Kim等根据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认为脑膜败血金黄杆菌和米尔金黄杆菌与其他金黄杆菌菌株存在较大的种系差异,结合表型上的不同,将脑膜败血金黄杆菌和米尔金黄杆菌从金黄杆菌中转移出来,以首次发现者Elizabeth命名,归到新成立的伊丽莎白菌属,并分别命名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meningoseptica)和米尔伊丽莎白菌。

从上述命名变迁史看,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实际上即不属于金黄杆菌属,更不属于黄杆菌属,但笔者查阅国内文献发现几篇关于该菌的报道仍然将它归为上述两类,值得商榷。医院检验科报告也依然命名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金菌”或“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显然也不够准确。

三、为何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越来越受重视?

“伊丽莎白金菌”全名叫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是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食物、医院洗水池、鼻饲管及盛有液体的瓶子中,是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常可引起感染。

培养基下的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

由于脑膜败血伊丽莎白金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它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日益增多,尤其是它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常常以爆发流行的形式出现,并同时呈现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多重耐药,因此而引起越来越广泛的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hl/59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