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开讲了宝宝上学了,谨防手足口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宝宝的急性传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肠道内的各种病毒。由于夏秋交替之际是该病的高发期,所以对于每年9月入园的那批宝宝来说,存在大面积爆发的可能,家长需要格外的注意。

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宝宝会在1—2周内痊愈,家长不用过于忧心,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宝宝出现比较危险的状况,如患上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是小朋友特有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但是由于成人的抵抗力比较强,且绝大部分人在受到隐形感染时已获得了相应抗体,所以很少有大人会表现出显性感染的症状(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的机率为显性感染的倍左右)。而小孩子则恰恰相反,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宝宝发病率很高。

2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开始阶段的外在表现和普通感冒发烧比较相似,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显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

一般病例症状

顾名思义,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出现在手、脚和口腔中,这三个患处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患儿能感觉到疼痛,有的孩子可能在臀部或者肛部也会长一些。

患儿还伴随低烧(38°C左右)、皮疹等体征,不过通常都不严重,1-2周内会自然痊愈,而且没有什么后遗症。持续低烧可能会让小宝宝感到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并不时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

重症病例症状

极少数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其中比较严重的病症有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等。

·呼吸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非常明显,宝宝的肺部功能变差,呼吸变得急促或者困难,可能出现类似窒息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口吐白沫或者血沫。

·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的宝宝会变得精神涣散、恶心呕吐、嗜睡等等,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肢体反应,比如四肢抽搐、无力等等,严重可能会患上脑水肿、脑疝等。

·循环系统的异常表现虽然不太明显,但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发现宝宝开始四肢发凉、面色发白、心跳紊乱的时候,医院治疗。

虽然手足口病很少出现重症病例,不过,既然有这样的可能性我们就不得不防。宝宝如果感染上了病毒,妈妈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有异常,医院接受治疗。

3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与绝大多数传染病类似,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饮食传播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宝宝感染。

2.飞沫传播

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

3.接触传播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还有宝宝过于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比如说幼儿园、培训班等等,老师和家长要格外注意。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的爆发在空间上没有什么特点,不存在地域性,而在时间上也是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夏秋交替的阶段更为频发。不过该病可能散发也可能爆发,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4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将病毒带给其他人。

3.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

4.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朋友,一定要将患儿和健康的宝宝隔离开来。

5.家里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间不要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爸爸们也尽量不要在家中抽烟,防止污染空气。

6.宝宝的衣服不要裹太紧,贴身衣物一定要柔软舒适,勤换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床垫被褥也是一样。

7.宝宝的粪便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残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净,保持臀部干净卫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诱发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点1%的甲紫。

5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

1.监督每个小宝宝搞好个人卫生。老师们要监督每个小宝宝饭前便后去洗手,经常帮他们晒被子,提醒家长及时换洗床单被褥。

2.保证宝宝的饮食安全。幼儿园的每一餐都要保证干净卫生,把好食物这道关,不要让宝宝接触到不干净或者是被污染的食品。

3.每天早上对刚来到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检查,看看他们的手上嘴巴里有没有长类似米粒的疱疹,再摸摸小脑袋有没有发热(也可以用电子温度计),最后和妈妈聊一聊孩子在加家里有没有什么反常状况。

4.经常对幼儿园内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还有门把手、餐桌边缘等这些宝宝经常会接触的地方。

5.定期组织人员搞室内卫生,喷洒消毒水,尤其是厕所要重点作业。清理时要穿带好防护服,以免在工作中不甚被细菌感染。

6.一旦老师发现了疑似病例,要立即将该宝宝隔离,并迅速与家长联系,医院,以免发生爆发性的感染,以免波及其他健康的小朋友。

在家里

1.个人卫生同样重要。勤剪指甲勤洗手是必须的,不要觉得家里比外面干净很多就忽略这些细节,其实遥控器、垃圾桶、门把手等地方也有很多细菌和病毒在繁殖。

2.家里始终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厨房、卫生间这些家庭卫生重灾区里的内生死角要清理干净,床单垫被要勤晒勤洗,平时多开窗通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3.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让宝宝过于疲劳,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这样做能改善小朋友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抵御病毒入侵有一定的帮助。

4.不要让宝宝吃生的东西或者没有烧开的水。

5.关于维生素B族能否预防手足口病的问题,目前科学界尚没有权威的定论,但适量补充对预防口腔内的炎症还是有好处的,具体怎么服食建议先咨询医生再做决定。

6.手足口病流行时期出门要给宝宝带口罩。

6

患儿父母如何自我防护

就预防手足口病而言,大人和小孩的总体方向都是大同小异的,虽然很少有大人得手足口病,但并不排除该病呈家族性聚集的趋势,也有可能一个家庭中大人和小孩都得手足口病。所以如果家有患儿,父母在料理他们的同时也不能对自己放松警惕,自己的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等也要注意。

7

开学季尤其小心手足口病

每年开学季小朋友感染上手足口病的报道层出不穷,夏秋交替正值开学时期,学校是小朋友相对密集、人员流动相对较大的环境,如果某个不知情的小朋友或者其他人将病毒带入了校园内,将很可能爆发大面积的流行。在认真护理小朋友的同时,以下两点也非常值得家长注意:

1.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家长的恐慌心理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利于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并非所有患病儿童都要被医院,病症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将宝宝留在加重自行隔离,带病情稳定再恢复上学。如果隔离中发生紧急状况或者病情恶化,则要立即医院进行治疗。

2.病毒也是在千变万化的,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虽然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会有抗体,但是并不排除因为其他病原体感染而再次患上该病。所以对于5岁以下的小宝宝来说,防病措施时刻不能放松,尤其是已经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孩子,抵抗力可能一时半会不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更要搞好个人卫生。

团队介绍

海口市人民医生儿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集临床、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儿科,目前有床位近百张(含新生儿科和儿童传染科)。儿科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点,是国家临床儿科住培基地,是我院第一篇SCI文章的发源地,是海口市儿童疑难罕见病研究室所在地。年《海南日报》医院儿科民意评选中,医院儿科口碑获得最佳第一名。

联系-

团队小伙伴

逯军,主任医师、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儿科主任,海口市儿科疑难罕见病研究室主任。为北京大学《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编委。海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海南省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具有娴熟的临床儿科工作能力,对疑难危重儿科患者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主要研究领域为线粒体脑肌病的基础及临床。发表SCI文章3篇(其中1篇为医院SCI文章第一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译著1部。年获“海南省最具社会价值的优秀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5人。

姓名

职称

专长

出诊时间

逯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罕见病的诊疗

周一下午、

周六上午

厉广栩

副主任医师

小儿危重、呼吸疾病的诊治

周四上午

何波

副主任医师

儿童心血管疾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哮喘、支气管肺炎等)

周五上午

孙薇薇

副主任医师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科室预约

蔡家泉

副主任医师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科室预约

张月华

副主任医师

小儿呼吸内科系统病症的诊治,尤其是小儿哮喘病的诊治

周一、五、日上午、

周六下午、周二、三、四全天

林青

副主任医师

儿童癫痫、小儿脑瘫、儿童多动症、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

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周日下午

济世百姓健康万家

我院将以“厚德、仁爱、勤勉、敬业”的医院精神,为您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为什么体内湿气总是反复
艾艾贴调理黄斑水肿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hl/18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