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治疗,孩子能走好
不会走是指双下肢不能正常交替迈步或出现异常步态。正常儿生后11~15个月便可以独走。爬行是走的基础,独站是前提。独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双下肢持重能力,立位平衡反应建立和双下肢交互伸展能力。四爬能力良好的患儿,独走是必然的。
步行发育的必须条件1、身体正常的竖直关系发育成熟,小儿可放松地、自然地站立;
2、立位平衡的发育成熟,体重可在两下肢间移动,可单独站立。足背屈反射、跨步矫正反应、跳跃矫正反应、立位倾斜反应发育成熟;
3、环境因素,有步行的欲望与动机;
4、骨盆的对称性,左右两侧的分离运动;
5、步行模式分析:为了抑制异常的步行模式,促通正常的步行模式,必须掌握分析正常运动模式的知识。
阻碍步行发育的因素1、缺乏必须条件的1、2、3
2、阳性支持反射残存
简单实用—对家长的指导1、当患儿发育至独站的阶段,尽可能地让患儿取正常姿势站立,可在其面前的桌上放玩具,高度要适宜,能保证患儿竖直的站立为宜。
2、多为患儿创造步行的机会,以游戏及语言诱导患儿步行,增强步行欲望,诱发步行的动机。比如在患儿两侧放两张桌子,其上放玩具,诱导患儿步行去取两桌上的玩具。根据患儿步行情况,加大两桌间的距离。或经常与患儿面对面,让患儿走向自己。
3、可用工具促通患儿步行,如助行器、三轮车、推椅子行走等。
4、反复练习从卧位——四点支撑位——站立的姿势变换,练习抓物站起等。当然要在矫正异常姿势的同时进行上述活动。
提醒家长:促通立位与步行是整体治疗程序的一部分,而且患儿家长最关心的大概就是患儿能否获得步行能力。但是对于对立位与步行的促通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过于强调让患儿能早日步行,往往会使立位与步行的质量受到影响。
这样按摩训练效果更佳患儿脑损伤部位不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多数脑瘫患儿都存在异常姿势,如剪刀步、膝反张、膝屈曲、膝外翻、尖足以及足内外翻、足下垂等症状,症状不同,肌力张力异常部位也不同,因此按摩训练需要建立在适合孩子病状的基础之上,医院进行专业评估之后,确定治疗方案,少走弯路,收效更快。
下面结合我院医生日常按摩训练方法,与大家分享,以供学习参考。
瘫脑同治疗效稳定有效缩短治疗周期孩子肌力不足、肌张力异常、肢体各关节无法自由屈伸、重心不稳、身体各部位不能良好地协调配合都有可影响其步行能力,究其根本在于其出生前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系疾患及锥体外系病变均可致使中枢神经不能很好地对肌肉进行控制调节,导致肌张力障碍,阻碍其正常运动。也就是说脑瘫的“病”在大脑,“症”在肢体,因此要想全面更佳地帮助孩子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则需要标本兼治,治“瘫”的同时还要治“脑”。
典型病例分析帮助您重建信心孩子6岁,患有脑膜炎后遗症,听力功能受损,做过人工耳蜗,入院时不会站,不会走,经过我院综合治疗,看看孩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更多治疗详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