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翱翔幼儿园家园驿站
白颠病症状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686.html冬天寒冷、风大、干燥,室内外温差大,幼儿易患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发病急、传播快。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年龄小、抵抗力弱、人员聚集,对他们细致的观察护理,确保孩子的健康,需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
温馨小贴士:日常护理
穿衣01
合理穿衣,天寒地冻,不少家长就怕冻着孩子,其实“捂”是捂不出健康的。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孩子加一件衣服。儿童一般活动量大,所以日常穿衣要比成年少一件,盖被要比成人少一层;可以给孩子穿上一件大一些的外套挡挡风;进有暖气的房间,要及时换上便于穿脱和活动的小马甲背心;活动中要注意多带一件便于穿脱的衣服,活动后及时添加,出汗后不要立即脱衣、摘帽、防止受凉。饮食02
天气逐渐转冷时,幼儿的食欲会明显增强,这对孩子的健康是很有利的,但若不注意引导,孩子食量增加过大,则容易发生积食,引起肠胃炎等病症。所以要特别注意把握孩子的进食量,不要让孩子吃到过饱及少吃油腻的食物。冬季的寒冷,还可以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应及时补充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卫生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及时打扫房间,清理卫生死角,保证居室空气湿润(冬季空气湿度标准为30~60%),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地上撒水或在室内晾晒湿的衣物和毛巾;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16~20度。家中若有成员患感冒等传染病也应尽量将其与幼儿隔离,患者要戴上口罩并勤洗双手,以防通过接触传播。运动04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在当地流行呼吸道传染病时,更应注意这些。因为在人群拥挤的地方,空气混浊不堪,并且有大量致病菌散布其中,因而极可能通过空气和接触将病原菌传播其他人,尤其是防疫疾病能力上不太强的幼儿。应注意多让孩子参加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侵袭。冬季易患疾病预防小妙招
一、流感流感的传染性很强来势凶猛发病快病情除具有普通感冒症状外还有明显的怕冷发热甚至高烧剧烈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病症更严重的是他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中衰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疾病预防措施:1.接种小儿流感疫苗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2.适量适时地增加室外运动。3.定期消毒可以及时杀灭病毒,消除幼儿流感隐患。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二、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幼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预防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流质为宜。三、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儿,每天十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放治病从后入。餐前便后洗手,幼儿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四、手足口手足口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要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减少幼儿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身处游乐场有人、室外广场、公共交通这种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幼儿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毒。五、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泡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更多见,传染性很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幼儿园和小学期间的孩子最易发。预防措施:家长要注意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地方,要注意室内通风,加强预防。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呼吸道传染病,引起本病的病毒是腮腺炎病毒,主要侵犯腮腺,同时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全身所有的器官。感染本病以后,一开始常见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吃不下东西、恶心、呕吐以及全身疼痛等症状。患儿的腮腺会肿大疼痛,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多有发热症状。预防措施:隔离至腮腺肿胀消失,至少14天以上,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多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流食,忌食上火的食物、发物及冷饮。七、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主要症状为咽炎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粘膜疹多见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上。预防措施:注意口腔护理,遇发热,则可物理降温处理,当体温超过38.5°C时,建议口服退热药降温,以预防高热惊厥。隔离至幼儿症状消失后两周,医院开具病愈证明再回幼儿园。。
八、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此病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此外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预防措施: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以及进食前。水果和蔬菜使用应认真清洗。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应及时用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典型症状通常为突然出现的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伴有严重的肌痛,流脑引起的肌痛往往比流行性感冒中的肌肉酸痛更加剧烈。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血压降低、脉搏加快、皮肤表面出现瘀点、瘀斑,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的表现。预防措施:重视环境卫生,教室、家庭室内保持整洁,注意开窗通风,加强营养和锻,注意休息,提高抵抗力,及时接种疫苗,都有助于“流脑”的预防。温馨提示如有孩子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及时告诉孩子所在班的老师并听从医生对孩子的隔离指导,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不要到园活动,以防交叉感染导致传染病流行。医院相关证明方可上学。疫情还未消散,为了大家的健康,上学、放学、外出时要戴好口罩呦!不要去人多密集场所,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幼儿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与细心照料,让我们家园合力为幼儿打造卫生、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幼儿健康的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