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微友养宠物会使孕妇流产是真的吗
微友有问,辽报君必答。仔细品品,绝对涨姿势。
微友红色的缸:听说蜘蛛丝强度比钢丝大,蜘蛛丝蜘蛛网是一样的吗?
答:蜘蛛侠精彩的动作让我们对蜘蛛丝好奇不已,蜘蛛丝的强度和弹性都不错,即使拉伸10倍多也不会断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蜘蛛造丝时,蛋白质与酸之间相互叠合,形成链状,这样一来会增大丝的强度,而蜘蛛丝里面的不规则蛋白质分子链使得蜘蛛丝具有极好的弹性,有了这两个特性,外表细细柔柔的蜘蛛丝竟比相同粗细的钢筋还结实。
组成蛛网的细细的线是由一些更细的空心线缠合成的,空的地方存有浓稠的粘液,有着胶液的作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这些粘液从线的一端滴渗出来,停留在线上,所以蛛网可以粘住昆虫。为了解开“被粘住的昆虫很少能逃生”这一疑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原子力显微镜,在显微镜下观察,蜘蛛丝这条极细的螺线,像是被液体浸过的“弹簧”,众所周知,弹簧有弹性,受力会发生形变,但无论是被压缩还是拉伸,都有着恢复为原长度的倾向,不同的是被压缩时,丝上的液体会吸收能量并转化为热能,通俗地讲就是蜘蛛丝可以“吸收”振动,把猎物动能转化为热能分散掉,这样撞上蜘蛛网的苍蝇、蝴蝶是无法借助扇动翅膀产生的动能逃离的,任凭你怎么折腾都无济于事。怪不得蜘蛛对于盘中的猎物都不急着动手,反正也逃不掉,先用丝把你包裹起来,注入些神经毒素后慢慢享用。
微友彩蝶:我准备要宝宝了,家里有条可爱的狗狗,听别人说,养宠物会使孕妇流产,是真的吗?
答:谈这个问题有两个前提,一是不仅要考虑流产,还有考虑是否对胎儿有影响,是否会出现出生缺陷等问题;二是各种宠物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笼统地谈宠物,而是要按动物来谈。
●狗。如果按规定接种的话,养狗不会导致流产或者影响胎儿。值得注意的是要去兽医那里查一下有没有寄生虫,如果有的话,就尽可能不让狗靠近孕妇。这是中国式的过度谨慎,因为狗身上寄生虫虽然有可能感染人,但还没有导致流产和影响胎儿的证据。
●猫。从传染病的角度,和狗相比,猫要脏得多。猫身上的各种传染病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寄生虫病,感染很普遍,估计全球范围内可能有三分之一到半数的人身上有弓形虫寄生,但绝大多数人无症状,至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但是如果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是孕妇,就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引起脑炎和神经系统疾病,还可能会影响心脏、肝脏、内耳、眼睛,偶尔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鸟。鸟身上也有弓形虫,此外还有沙门氏菌、大肠弯曲杆菌等危险程度很高的细菌,和来自鹦鹉的衣原体病。这些细菌存在于鸟的排泄物中,会导致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增加流产和早产的危险。
●爬行类。如果养龟、蜥蜴、蛇、青蛙等,就有可能从它们那里接触到沙门氏菌,同样存在于动物的粪便中。因此在宠物中,怀孕后不要再养的宠物是爬行类,能够送人或者由别人代为饲养最好,如果做不到的话就要格外注意。
●啮齿类。养豚鼠、大鼠、小鼠当宠物,或者用老鼠喂蜥蜴的话,这些动物可能将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传给孕妇,严重的话会导致胎儿死亡。家里有这类宠物的话,孕妇要避免接触。
说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养宠物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孕妇流产或导致胎儿出现问题,孕妇家有宠物大可放宽心,但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要根据所养宠物的种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怀孕期间不要增加新的宠物,以降低母体和胎儿出现问题的风险。
微友甜头:和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对我的关心特别少,现在分手了,他却总对我问寒问暖。为什么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答:至尊宝的经典台词催人泪下,道出了多少人的心伤。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境遇,与另一半相处平平淡淡,有时候忽略甚至厌恶对方的存在,却在分手时突然领悟对方的好,感受到分离之苦。直到失去了才开始学会去珍惜,这是为什么呢?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给对象贴标签和分类,比如“亲密的人”、“外人”等。面对不同类型的人我们会有不同的行为。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会将他们纳入“自我”中。被纳入“自我”层面的那个人是永恒存在的,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离开自己,TA的存在像呼吸一样自然。可惜硬币的反面是:我会将TA像空气一样忽略,不知珍惜。而如果要分手了,那恋人便要从“自我”的范畴移动到“与自己无关的外人”范畴中,这个角色的变换本身便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损失厌恶
人对物品的价值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认识,当人们不得不放弃它的时候,其难过程度要高于他们得到该物品的高兴程度。这在行为经济学中被称为“损失厌恶”,即同量的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量受益正效用的2倍。这也难怪,当我们即将失去某件物品或者某个人时,心理所带来的伤痛远远大于失去的快乐,拥有的快乐深深淹没在失去的苦痛中,于是我们领悟,自己不能失去TA,TA对自己如此重要,是TA带给自己快乐,也是TA的离去让自己痛苦,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地留下TA,好好珍惜TA。
短缺原理
请大家比较两种广告语:“戒烟可以让你多活5年”,“吸烟将折寿5年”,哪种会更有效?
似乎后者给我们的冲击力更强。而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类似的标语“最后三天”、“绝版”、“限量版”等等等等,似乎标定了拥有的最后期限,就能给大众以紧迫感,激发大众的购买欲望,而事实的确如此。这些都是短缺原理在作祟。
编辑:辽报集团新媒体中心刘涤
回复数字01到05,查看往期最受欢迎的TOP5文章哦~
年沈阳学区划分方案出炉
02辽宁高校校训盘点
03山西省委书记调整的6个“疑问”
04领导找你陪酒怎么办
05大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