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宝宝疾病遭遇战,您准备好了吗

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本来是特别美好的事儿。可春季对宝宝来说也是个特别的季节。正是伴随着春季的万物复苏,细菌、病毒也随之活跃起来。而宝宝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所以一些疾病便容易在这个时节来袭和肆虐。那么,宝宝春天最容易遭遇哪些疾病呢?宝妈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春季

宝宝多病的原因

经过冬季,宝宝的身体已经对寒冷习惯了。虽已立春但春天天气不按常理出牌,古怪多变又调皮,所以人体内部系统适应不了这种忽冷忽热的节奏,就容易出问题。再加上春季四处花粉飞扬,皮肤的不适,呼吸道的不适往往就会成为致病的诱因。

这些春季疾病要注意

6种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

病症:又称"痄腮",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肋腺肿者。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宝宝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宝宝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医院诊治。

居家护理:

①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②不要给宝宝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

③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袋,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流行性感冒

病症: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治疗: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药;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吃些退热药。

居家护理:

①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

②若发现宝宝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症:简称"流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

严重的可在数天内死亡,或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3岁以下婴幼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

居家护理:

①饮食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药物的宝宝要多饮水。

②保证房内空气新鲜。

百日咳

病症:

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传染性极强,而且时间长。发病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呼吸声(又称为鸡鸣尾声)或伴有呕吐。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

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减轻症状,但在痉咳期则抗生素并不能缩短痉咳的病程。

居家护理:

①居室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受凉。

②少吃多餐,选择易于消化吸收。

③宝宝的衣服被子要常洗常换,必要时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④不要随便给宝宝服用止咳药,不祛痰而强行止咳是很危险的。喂奶时若发生阵咳,等阵咳过后再喂,防止窒息。

猩红热

病症: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此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以2-10岁幼儿为最高。

①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②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③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治疗: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居家护理:

①居室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

②生病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进食流质软食,多喝水。

③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

④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小儿麻疹

病症: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10-12天发病。典型症状是在3-5天内发热至38-39℃,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

如果疹子顺利出齐后即开始消退,疹退处见麦麸状的细微脱屑,体温也随着下降,恢复正常。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一旦麻疹治愈,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若患儿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呛咳,这是并发喉炎的前兆,这些并发症都要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患儿保暖。

②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

③给予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

④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维持在38℃左右。

⑤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无需忌口,每天可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和眼睛。

2种过敏类疾病

 过敏性结膜炎

 治疗

  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以保持眼部卫生为主。结膜充血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滴血管收缩剂,并发角膜炎时可加用皮质激素眼药,如果过敏原是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需要采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治疗。

  居家护理

  ①切勿用热水清洗和反复揉搓眼部

②还要减少日晒,少接触花丛

过敏性哮喘

 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各种短效型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缓解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居家护理

  ①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②远离过敏原,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

2种其他类型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采取一些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如高烧可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鼻塞症状重者可用滴鼻净滴鼻,每天2-3次,每次每鼻孔1-2滴;止咳祛痰的药物最好用中草药制剂,而少用中枢性镇咳药;常用的中草药制剂有小儿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除合并有细菌感染外,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

居家护理:

①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温度、湿度。

②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

佝偻病

病症:我国3岁以下小儿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之一,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初春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喜哭闹、烦躁、晚上睡眠不安,易惊醒,常有"夜啼",出汗多等现象,尤其在刚入睡时,常常汗湿枕头。

治疗:应在小儿有早期症状时进行治疗。佝偻病治疗是较为复杂的,如果怀疑宝宝有佝偻病症状,必须就医,请医生根据小孩病情轻、重,病程长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zl/9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