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大典华东天竺子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竺子TianzhuziNANDINAEFRUCTUS南天竹子、南竹子、南天竺、南天烛、红杷子。
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干燥成熟果实。
本品始载于《图经本草》,附于“南烛”条下,载:“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并附有“江州南烛”图。本草记载与现今所用天竺子基本一致。但本品在古代长期与杜鹃花科植物南烛(乌饭树)因名称而混淆,应注意区别。
常绿小灌木,高1~3m。茎直立,常丛生而少分枝,光滑无毛,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革质,常集生于茎梢,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菱状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cm,宽0.~3cm,全缘,上面绿色或深绿色,背面浅绿色,冬季常变红色;叶轴具关节。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萼片多轮,花蕾时螺旋状排列,每轮3片,彼此分离,开花前脱落,花瓣6枚,长圆形,长~6mm,宽约.mm;雄蕊6枚,离生,花药黄色,室,纵裂,花丝极短至近无;子房上位,1室,边缘胎座,具1~3枚胚珠,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8mm,顶端具宿存花柱,成熟时红色至橙红色,偶有黄色;果柄长~9mm;种子1~3粒,扁圆形,灰色或淡棕褐色。花期3~6月,果期~11月。
生于海拔m以下的湿润山谷、山坡杂林下;或栽培于庭园。主要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广西、江西等地。
1.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较耐旱,耐弱碱。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为宜。种子有较长的后熟期,需经10日左右才能萌芽。.栽培技术用种子、分株或扦插繁殖。种子秋播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初春挖起母株分栽或挖掘侧株分株繁殖。春季新芽萌发前和夏季新梢停止生长后进行扦插繁殖。3.病虫害虫害:介壳虫等。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剪下果枝,摘下果实,晒干。
(一)性状特征果皮质脆,易碎。种子常枚,呈扁圆形,直径3~mm,中央凹陷,表面棕黄色或深褐色,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纹,一端有褐色的圆形凹窝(合点),另一端有浅色的圆形凹窝(种脐),种脐与合点之间有深色的线形痕(种脊),自合点处向上具多条维管束脉纹,种皮薄;胚乳黄白色或白色,质坚实,难破碎,断面不平坦;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酸、涩。
果实球形,直径~8mm,表面棕红色或褐色,光滑,稍具光泽,表面常稍有凹陷,顶端柱基宿存,微突起,基部留有细果柄或圆形断痕。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二)显微鉴别
1.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含有~列石细胞,呈带状环列,石细胞多纵列,大小不一,呈方形、类圆形、类多角形、分枝状或不规则状,有的有分枝,壁厚,可见层纹,具密细小孔沟,胞腔较小,最内层偶见壁较薄的石细胞,其孔沟较疏;石细胞下方为8~1列薄壁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可见方晶,且散有小型外韧维管束0~8个。内果皮为1列类方形薄壁细胞,细胞较大。种皮细胞为1列栅状细胞,近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内壁增厚特甚。在种脊部位有维管束。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1.角质层.外果皮3.中果皮石细胞层.中果皮.中果皮维管束6.内果皮7.种脊维管束8.种皮9.胚乳组织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粉末特征粉末棕黄色。导管螺纹,直径~9?m,另含有网纹管胞,直径11~3?m;草酸钙方晶多见,呈短柱形、菱形、双锥形、方形或不规则多面形,长~3?m,宽~?m;外果皮细胞淡黄色,内含橙红色物质,呈类方形或多角形,排列紧密整齐,细胞壁呈不均匀连珠状增厚,壁厚1~?m,长3~91?m,宽~61?m;内果皮细胞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较大,长96~01?m,宽8~1?m;石细胞呈长方形、类圆形、椭圆形、多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偶有分枝,直径~?m,长7~1?m,壁厚~8?m,纹孔明显,疏密不一,厚壁者可见层纹;纤维多单个,长梭形,末端渐尖或钝圆,长短不一,直径~37?m,壁厚~1?m;胚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多角形,壁较厚,壁厚8~1?m,长6~?m,宽38~?m,内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1.导管.管胞3.内果皮.外果皮.石细胞6.纤维7.胚乳细胞8.方晶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三)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1%盐酸溶液10ml,水浴温浸10~1分钟,滤过,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1管加碘化铋钾试液滴,产生橙红色沉淀;1管加碘化钾-碘试液滴,产生棕色沉淀;另1管加硅钨酸试液滴,产生灰白色沉淀。
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酚酸类、木脂素类等。其中,生物碱类是其特征性成分和有效成分。
1.生物碱类南天竹碱(domesticine)、南天宁碱(O-methyldomesticine)、南天表碱(nandazurine)、nandsterine,N-去甲南天宁碱(N-nornantenine)、去氢南天宁碱(dyhydronantenine)、原阿片碱(protopine)、,-二氧代去氢南天宁碱(,-dioxodehydronantenine)、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小檗碱(berberine)及药根碱(jatrorrhizine)等。
.木脂素类丁香脂素、松脂素、杜仲树脂酚、1-羟基松脂素、gentioluteol,berchemol,berchemol-′-O-?-D-吡喃葡萄糖苷等。
3.酚酸类丁香酸、没食子酸乙酯、鞣花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3,3′-二甲基鞣花酸--O-?-D-葡萄糖苷、岩白菜素等。
酸、甘,平。归肺经。
敛肺,止咳,止汗。用于久咳自汗,喘息,百日咳。
1.止咳平喘作用南天竹种子粗提取物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经过对南天竹提取物活性追踪,从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去甲乌头碱具有较为明显的抵制组胺诱导气管收缩作用。
.抗菌及抗真菌作用南天竹各个部位的挥发油具有抗菌作用,并且指出其抗真菌作用更为突出,具有较好的开发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新药前景。
3.降压作用南天竹甲醇粗提物具有明显的抑制组胺收缩大动脉血管的作用,经过活性追踪显示提取物非竞争性抑制组胺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成分是南天宁碱。
.抗痉挛作用南天宁碱和小檗碱类生物碱具有抗痉挛的作用。
.解毒作用南天竹种子与三氧化二砷联合用药可显著增加三氧化二砷的LD0值,对三氧化二砷致肝及心肌损伤具有很好保护作用,并能维持三氧化二砷抑制体内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显著改善动物的生长状况,降低三氧化二砷的毒性。
以南天竹碱为主要成分的总生物碱,毒性较大,其半数致死量为:蛙(胸淋巴腔注射)1.63mg/10g;小鼠(皮下注射)1.0~1.mg,10g。
以上节选自《新编中国药材学》获取更多药材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