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请查收
咚咚咚!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请查收。
温馨提示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盛夏已经一步步来临了,在这美好的夏天里,我们不仅要预防新冠肺炎,也要重视夏季传染病的防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夏季里常见的传染病以及预防措施吧。
1
结核病
结核病是长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又叫“痨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前列,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主要症状:
结核病常出现午后低热、食欲减退、疲乏、夜间盗汗,累及不同脏器时会表现出相应症状。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咯痰,伴痰中带血、胸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淋巴结核常出现颈部肿块、疼痛。
结核性脑膜炎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肠结核有间断性腹痛、腹泻、便秘、恶心与呕吐、胃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骨结核表现为关节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甚至畸形。
预防知识: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避免结核菌通过飞沫传染他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居家治疗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透气,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请教育您的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注意饮食营养,健康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提醒:如果您的孩子患上肺结核病,应该主动向学校报告,以便学校尽早对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同时,患病学生不得带病上课,必须住院或者居家隔离治疗。复课时,必须向学医院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2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常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以粪口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
主要症状:
起病急,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呕吐等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弓、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一直而后被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其他部位。
预防知识:
1.控制高热,体温38.5℃以上者,物理降温可使用减少衣被、适当降低环境温度、多饮水等方法,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物降温。
2.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清淡饮食,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3.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4.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另外,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
患儿发病时,多先出现发热,手心、脚心出现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红疹、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年长儿童会诉头疼等症状。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知识:
1.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不洁物品后等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以“七步洗手法”洗手。
2.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加强幼儿免疫力。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
4.预防接种:EV71疫苗接种是降低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唯一可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4
流行性感冒
学校中最常见的传染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咳嗽、流涕,还可出现肠胃不适等。
预防知识: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接种流感疫苗2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力的抗体。
2.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5
水痘
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人是水痘的唯一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
主要症状:
1.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2.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
预防知识:
1.若患上水痘,需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后返回校园,隔离期最少两个星期。
2.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便捷、有效的方法。
6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会导致感染性腹泻,传染性较强,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目前也没有疫苗。
主要症状:
1.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2.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无粘液脓血。
3.可能出现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知识: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外出和参加活动,杜绝传染渠道。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在外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摊。
3.饮水时确认水源安全,不喝生水、冷水,要喝温开水。
4.当孩子发生腹泻时,家长切勿盲目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抗药性,并及时带孩子就医。
7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它分布广、发病人数多、危害较大。
主要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5-9天。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好红称“三红症”,结膜出血,重症患者可有休克、出血,重症患者可有休克、出血,重症患儿病死率高。
预防知识:
1.被蚊子咬后可能痒、痛、肿,可涂抹清凉油或其他消炎的软膏,一定不要用手去抓。
2.如果无法确定蚊子是否携带登革病毒,可进行15天医学观察,若出现发热、皮疹或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医院就诊。
3.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使用蚊帐、纱窗或驱虫剂以防蚊虫叮咬。
4.到户外活动时,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的活动高峰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5.一旦出现高热(39℃以上)、皮疹、头痛眼眶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15天的外出史。
孩子的免疫力相对较低,除了在传染病高发时节要注意外,家长也应该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做适量运动、多喝水、饮食合理,可以减少疾病的侵袭。
END
来源:利川市忠路镇中心学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