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成人也会患手足口病

程少为怎么样 http://m.39.net/news/a_8231879.html

手足口病不是小孩子的病么?

成人也会得吗?

手足口病不是儿童的专属病

不管儿童还是成人均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隐形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5岁及以下儿童最易感,成人绝大部分为隐形感染,感染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成人患病多见于患儿家长、学校及托幼机构老师、保育员等。

当成人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疲劳、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自身免疫低下时就容易发病。

成人患病后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由于成人活动范围大、携带病毒数量多,很容易把病毒传给儿童。

而儿童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发病率和危害严重程度将远高于成人。

目前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每年的4~7月为高发期,9~11月还会出现一个次高峰,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多见,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

一般说来,宝宝感染手足口病后,起初有点儿像感冒,宝宝会发烧、精神不好,然后手、脚、嘴巴里会出现小疱疹,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而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导致神经性肺水肿、脑干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后果,病死率高,还可能导致后遗症。

由于现在治疗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药,所以做好预防很关键啊!

要想知道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我们要知道疾病是怎么传播的,这样,切断传播途径后,就能很好的预防了。手足口病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做好3点,家长安心应对

1.打疫苗早预防

目前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是EV71疫苗(俗称“手足口病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

EV71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也常常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

所以,疾控中心推荐各位家长给宝宝尽早接种EV71疫苗,降低宝宝患病风险,避免宝宝遭受重症手足口病的侵袭。

几岁的宝宝可以接种?

6月龄至5岁的儿童均可接种

一共需要打几针?

共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越早接种越好,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保护效果更佳。

2.少接触少得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

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感染。

所以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家长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注意勤洗手,家里勤通风,打喷嚏注意遮掩。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不要吃生食物、喝生水。

二胎的家庭两个儿童应分开照顾、护理,一方患病时家长应注意隔离,避免两个儿童一起玩耍、拥抱、共用毛巾、餐具等。

家长在护理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避免直接接触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细心观察早发现

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家长还应留心观察。

家长要每天检查孩子的情况,主要是观察手心、脚心、臀部有没有红疹以及口腔有没有溃疡,体温有没有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就医。

家长在家照顾患病孩子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医院就诊:

持续高烧不退。

频繁呕吐。

四肢抖动、无力、抽搐。

精神差、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心率增快。

编辑:刘雪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fy/12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