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也称日本脑炎(JapaneseEncephalitis,JE),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简称乙脑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简称乙脑,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夏秋季。本期我们主要学习乙脑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

宿主及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其中猪是导致人感染最重要的传染源。猪感染乙脑病毒3-5天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此时蚊虫吸血后可带毒,人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蚊虫既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

传播媒介在我国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人被感染后,绝大部分呈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典型乙脑症状;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急性起病,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为主要表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性呼吸衰竭等。

血清学或脑脊液中检出乙脑病毒IgM抗体可确诊。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疾病预防

加强疫苗的广泛接种,可大幅度减少乙脑病例,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最有效的策略(详见乙脑疫苗)。

在乙脑流行季节大力开展灭蚊行动,如对猪、羊等蓄圈以及周围居住环境等场所进行灭蚊,减少蚊虫数量,可有效切断乙脑传播途径,减少人群感染。在黎明前和黄昏后2小时,尽量不要频繁外出活动,躲避三带喙库蚊,避免受到叮咬(再回顾下蚊子叮咬备忘录)。

1.如何使用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涂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4小时涂沫一次。

2.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抗炎。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发热、皮疹等症状,须及时就医。

3.感染蚊媒传染病后,如何避免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若被蚊虫叮咬并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以防家人和朋友感染;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如外出必须使用驱蚊剂,穿浅色长袖衣服;住所安装纱门和纱窗,避免蚊虫入内。

本期编辑:君君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swch.com/nmyfy/110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