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英文主题为“Globalsolidarity,sharedresponsibility”),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是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治愈的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AIDS)是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能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大量事实已证明:艾滋病毒在体外环境的生存能力相当的弱,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则会很快死亡。因此艾滋病毒不会借助空气、水或食物进行传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用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的传染源一般是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
传播途径只有三种:不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急性感染期(窗口期)
HIV侵入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12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潜伏期
潜伏期感染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8---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前期是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段时期,有很多命名,如“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
“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是病人已具备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缓而已。
主要临床表现有:
A淋巴结肿大
B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
C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D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典型的艾滋病期
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特别是卡氏肺囊虫肺炎;发生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卡波济肉瘤。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部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毫无作战能力的非保护性抗体。
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预防艾滋感染,我们要做到洁身自好,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方式;身体有明显伤口时,不碰触来源不明的血液等;育龄妇女怀孕后,及时前往当地卫生院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三病”(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